越是年纪大的人,因为钙质吸收效率较低,骨密度流失较多,骨骼变“脆”,也更容易受伤。和皮肤,肌肉等软组织不同,骨骼这种颇为特殊的组织,在受伤以后,又是怎样康复的?
骨折以后,骨骼后续是如何康复的?
骨折后的康复过程,主要分3步:
1、形成炎症血肿
骨骼并非是单独存在身体里的,周围依附肌肉,血管和神经等等。当骨折的症状出现时,连带着这些组织也会受到损伤,导致出血。淤血淤积在骨折位置引发红肿和炎症出现,形成“血肿”。
2、骨痂慢慢形成
皮肤上的伤口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“结痂”,骨骼也不例外,在血肿慢慢被身体吸收后,体内的钙质聚集,会形成一层临时骨骼来覆盖在骨折的位置,这就是“骨痂”。
骨痂分为纤维性骨痂和骨性骨痂两种。纤维性骨痂先出现,骨性骨痂后出现。骨性骨痂的坚固性和稳定性也更好。一般来说,当骨痂出现时,骨折恢复也已基本稳定。
3、骨痂再塑成原生骨骼
当骨痂发育到比较成熟的地步,骨骼下方的皮质骨和髓腔,也会在慢慢恢复。这让骨痂也开始初步具有正常骨骼的特征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骨痂具有越来越多原生骨骼的特点,骨折的康复也来到了尾声。以上,是骨折恢复的全过程,了解清楚以后。
上海协爱栋安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